市场买单少 商业健康险有三大拦路虎
终端市场的乏力使去年下半年以来积聚的泡沫迅速破灭,相信降价还将继续。
2011年第二季度末全球库存预估将达到8.6GW, 其中上游库存增长36%,下游库存则有小幅降低。2010年全球市场总量为19.3GW,2011年预估成长到20.3GW。
Solarbuzz总经理 Craig Stevens说道:近期亚洲二线厂商的降价带给了业内其它厂商们极大的压力,虽然产量与出货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削减,预计至2011年第四季度组件出厂价格年度跌幅将达到25%。光伏产业在2011年下半年仍面临挑战。Craig Stevens补充道:准确与及时了解各公司出货量与供需平衡对于下半年库存的有效管理是关键因素。即便第二季度需求增长了79%, 同时产量也下降了20%,电池与组件厂商们的库存仍然增加了559MW。过剩的供给导致了2011年第二季度组件的欧洲出厂价格下降了9%,今年累计下降了16%
行业本身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随着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大大稀释了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需求。最近两年,农村太阳能市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盘整阶段,增速大幅放慢。如何在这种比较严酷的地理环境中实现长期、可靠的运行,还需要积累充分的实践经验。
目前,由于光热发电尚未形成产业,国家在投入方面还很慎重。可以作为印证的是,企业界也开始有所动作。而光热发电所需要的投资和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都超过了风电和光伏。孟宪淦说,未来10年,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都要走向平价上网。
厦门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研发经理林桂江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他们正在做的聚光光伏发电,光电转化效率能达到40%左右。近日,中海阳董事长薛黎明公开表示,今年将在成都投入5个亿,建设槽式聚光镜和塔式定日镜生产线,以使公司具备光热电站主设备的供应能力。
2011年3月底发改委《目录》的公布,则让光热发电再度升温。当时风电和光伏发电刚刚起步,知道的人很有限,但10年后,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的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业界对于中国光热发电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孟宪淦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热发电的机械传动部件太多,如果要连续工作二三十年的话,管理和维修的任务会很重。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很合适。光伏发电则不涉及这一问题。据王志峰介绍,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对碟式发电系统、塔式发电系统以及槽式聚光单元进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镜、高精密度双轴跟踪控制系统、高热流密度下的传热、太阳能热电转换等。而随着相关设备规模化生产,光热发电成本也将在十二五期间迅速下降。
孰优孰劣十年见分晓随着光热发电的持续升温,光热与光伏孰优孰劣,未来哪种技术将占主流,也成了业界热议的话题。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随着国内外技术研发和应用积累,光热发电所面临的技术、成本方面的瓶颈,将随着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如一千兆瓦)而逐步被克服。
从世界范围看,2020年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节点。薛黎明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各有各的特点。
光热发电则属于基础性能源,规模较大,容量也大,可以和传统火力发电进行有效的对接。首先,我国在光热发电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多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现在光热发电的情况,与2000年前后风电和光伏发电很相似。资金少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中国发展光热发电的技术瓶颈,薛黎明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至少得有几个Billion(十亿)量级的投资,才能真正把这个产业做起来。
记者了解到,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没有生产太阳能电池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设备生产过程更清洁,发电的规模效益也更好。2009年,华电集团就与澳大利亚雄狮国际签署合作协议,准备在青海省格尔木合作开发10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2010年又与嘉峪关市签署包括发展光热发电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
《目录》的鼓励类中新增了新能源类,而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则是新能源类的第一项。多位从事光电技术研究的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虽然国外光热发电比中国早了20多年,但中国赶上去肯定不需要这么长时间,5年是有可能的。
在发改委的《目录》出台之前,光热发电已经引起过多番热议。光热产业胎动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原理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驱动传统的汽轮发电机发电。
马重芳告诉记者,某民营公司将从6月起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而中海阳亦已决定引进国外核心技术,在成都投建槽式聚光镜和塔式定日镜生产线。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中国做风电和光伏发电是有工业基础的,引进外国技术后,很快就把产量做起来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光热发电太复杂。对于两类发电技术未来的走势,业界普遍持较为开放的态度。
如果某类可再生能源,比如光伏发电,已经实现平价上网,那么其他可再生能源必须做得比它更优越,才会有市场前景。巨大的游戏虽然前景诱人,但光热发电的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page]马重芳则建议,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国外技术,加速中国光热发电的产业化进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建造了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上的各类光热电站,并开始了商业化运作。
光伏发电灵活,可应用于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较广。不过,孟宪淦同时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是有时间限制的。
中国则从近几年才开始示范工程的建设。但光热发电也存在短板。此外,与已经形成产业化的风电、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不仅起步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更严峻。现在只能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定的希望,试制出了样品,但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保证长期的应用,目前我们还做不到
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找我们合作,我们明显感觉到,光热发电领域越来越有活力了。好不好,看技术进步的情况,行不行,看市场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
2011年3月底发改委《目录》的公布,则让光热发电再度升温。孟宪淦则表示,光伏发电的多晶硅、薄膜电池、聚光光伏,以及光热发电,这些技术路线我们都在走,因此不能轻易地说,哪个路线好,哪个路线不好。
记者了解到,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没有生产太阳能电池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设备生产过程更清洁,发电的规模效益也更好。光热发电也许是第三个。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